其他因素
1.流体沿角孔流动的方式:流体沿角孔对角流时,温度分布比较均匀,传热较好,但用于
非对称(不等截面)板式换热器,需两套板片;流体沿角孔单边流时,情况基本上相反,仅需
一套板片,而且如果导流区和传热区的结构设计合理,其缺点完全可以避免。
2.流体进、出口的位置
(I)按冷、热流体流向的配置:冷、热流体的相对流向为逆流时,平均温差最大,传热性
能更好,而且进、出口两端的流体温差相对较小,适合于对热敏感性大的流体;相对流向为顺
流时,则相反。一般,单相流体换热时应按逆流配置;有相变的流体换热时,顺流与逆流的平
均温差同单相换热比较,差别较小,相对流向的选择主要考虑压力降等因素。由于温度(温差)
越高(越大),流体的自然对流越强,造成滞留带的影响越明显,故一般应按高温流体“上进下
f坩’,低温流体“下进上出”的原则配置。汽一液冷凝时,汽、液流体均应“上进下出”(顺流)
并单程配置,以便减小压力降和利于冷凝液的排出;如果逆流配置,则下部的湿差大、冷凝液
多,压力降也大,因而蒸汽的饱和温度降低较多,导致换热效率更低。此外,水蒸气中的不凝
性气体达0.5%时,传热系数将减小50%;
(2)按流体进、出口接管的位置配置:通常,同一种流体进、出口接管的位置有两种布置
形式,即呈“U”形或“Z”形布置(图3-53)。U形布置时,进、出口接管均在固定压紧板侧,
适用于单程。流体由接管进入流道时,流速将减慢,致使入口接管内的压力增大;而流体由流
道进入接管时,结果恰好相反。流体沿流道的分布可能均匀,也可能不均匀,呈三种情况
(图3-54),取决于进、出口接管的横截面积之比。Z形布置时,进、出口接管分别位于固定压紧板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