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统(图11-12)。
3.实测结果
(1)运行状况。图11-13表示2001年采用海水热源设备后的用电量与2000年未采用该系统
时的用电量的比较。从该图可知,该系统节电量约为13%,节电效益非常明显。‘

’
至2000年12月,为了防止海洋生物附着,采取了海水泵常年运行的方案,该方案增加了耗
电量。为此,采用了海水泵与热源联动的试验运行方案。实践证明,该方案削减了耗电量。2000
年夏天,输配用电比率约为全部耗电量的40q,采用该方案后,降低至30%(图11-13)。改变
运行方式后,由于加快了热水防污装置的启动频率,因此,即使海水泵停止运行,也没有发现
海洋生物附着带来的不良影响。
(2) COP和夜间转移率。在比较各月的系统COP时发现,夏季高,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,
在冬季负荷小时,海水取水泵等依然是定流量运行。
夜间转移率:热负荷夜间转移率分别为74.2% (2000年)和78.3% (2001年);电力夜间转
移率分别为65.3% (2000年)和75.2% (2001年)。由于中间期和冬季只放热,故热负荷夜间转
移率为loo%,而电力夜间转移率,出于放热泵和海水取水泵等白天也运行,故,该值比热负荷
夜间转移率低。
4.模拟比较
通过简化梦形都热源系统的海水间接利用系统,编制了模拟软件。利用该模拟方法对海水
利用与冷却塔方式和空冷方式进行了比较,也做了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的比较,同时掌握了海
水间接利用方式的能耗特征。
(1)与冷却塔方式和空冷方式的比较
热源COP的比较:从夏季8月份的平均值看,海水利用方式为4.78,冷却塔方式为4.71,
空冷方式为2.96,说明海水利用方式最好。当海水温度与大气环境温度相差得越多时,该方式
的优越性越明显(图11-14)。